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我来帮你做乖孩子

作者: 李晓溪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 2013-02-01
一、背景情况
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听话、省心、好带。可这些小家伙们好像生来要和你作对似的,就是不听话!要么缠着你不放,要么对你不理不睬,要么任性淘气,要么使小伎俩来控制你……究竟什么原因让孩子不听话,不听话孩子的出现就仅仅是孩子的错吗?
小松(化名) 10岁,男,小学二年级学生,长的很瘦弱。不太敢与生人讲话,即使说话也会躲到妈妈身后。小松的父母从黑龙江农村来到省城。母亲性格内向,身体不好在家休息,专门照顾小松。父亲做生意经常不在家。
小松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又是男孩,在这个传统的农村家庭里他受到了格外的疼爱。他想要什么家里就给买什么。小松的妈妈讲,这孩子从小就特别不好带,特别爱哭爱闹,脾气特别大。只要他想要的东西必须立即满足,如若不然轻则又哭又喊,重则就地打滚。一次,小松陪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他想吃一种绿豆糕。妈妈说:“家里的那些我们还没吃完,吃完再买。”他听完便气愤的大声喊:“不行,你现在就得给我买!!”妈妈没有理他继续买菜,他气急败坏的走到妈妈正在买菜的摊位要把人家的菜摊掀翻。大一点之后偶尔还能懂事一点,但是又有一个新毛病:你越让他干什么他就越不干什么。一次,他把冰棒掉在地上,妈妈让他别捡了,他却故意把沾满泥巴的冰棒捡起来舔两口,然后得意洋洋的从妈妈面前走开。当小松犯了错误,爸爸会不由分说的举起巴掌。此时小松会非常害怕,“乖乖的”听话,但眼睛里会露出愤恨的表情。
小松从八岁开始患上了抽动——秽语综合征。这种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小松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抽动症状会瞬间加剧,因此爸爸觉得这孩子不能再打了,但是不打又管不了。一向对小松百依百顺的妈妈觉得这孩子是得管的,但是怎么管?家长们陷入深深的无奈中……
 
二、原因分析
从小松的角度分析,首先,他的情绪稳定性很差。一个小小的事情不顺心就会引起他极大的情绪反应;当要求得到满足之后会立即平复。这与他从小形成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小松从小就受到家里的格外呵护。他提出的要求几乎都可以得到满足,即使偶尔遭到拒绝他只要哭几声、闹几下家里人就会“屈服”。长此以往小松便“学会”了用哭闹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要要求得到了满足,哭闹这个工具就可以停止使用了,于是马上恢复平静。因此他的情绪可以骤然爆发又戛然而止。其次,他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由于从小开始他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因此在他的观念里是不需要有自我控制的,我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当小松长大一点之后,他发现自己不是什么都能做的,但又有很多事情想要做,由于从小没能培养出克制自己的能力,所以现在他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第三,小松的性格比较固执。十岁左右正是性格开始形成的年龄,从小很少遭到拒绝的他在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我坚持,我的目的不管是对是错都一定能达到,于是他有比较固执的性格倾向。不稳定的情绪、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比较固执的性格特征很容易让小松表现出一个只会又哭又闹不会听话的乖孩子。
从他父母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双方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孩子的理解。小松的父母都来自黑龙江农村,两人都只有初中文化。初中的文化水平限制了他们对孩子的理解。妈妈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跟他对着干,不让做什么却偏做什么。爸爸觉得孩子就应该完全听他的,让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爸妈都帮你安排好了,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欠佳。母亲对小松是“有求必应”的,她尽一切可能去满足儿子的要求。但是,出乎她意料的是儿子的要求是不断升级的,从小的要到大的,从以后给我买到必须立即买等等。当母亲觉得一些要求她无法接受时母亲开始拒绝,但每一次拒绝都以失败告终。父亲对小松就是打骂。父亲曾经说过:“这孩子不听话我就打,我没什么教育方法!”打骂的教育方式会让小松对爸爸产生怨恨的心理,虽然每次看起来都是乖乖的听话,但从他愤怒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讨厌这种方式。长此以往他会怨恨父亲,更会学会这种武力的方法。父母对孩子的不理解、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觉得父母跟自己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也推动了他不听话的行为不断加剧。
  
 
 
三、辅导过程
(一)家庭治疗
首先,在一个较为和谐的气氛下让全家人和咨询师坐到一起。大家约定好这一次的谈话没有批评、抱怨和指责,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请爸爸妈妈和儿子分别谈出对方的缺点。通过不断的鼓励,小松说出他很讨厌妈妈磨叽,反感爸爸打人。妈妈觉得小松很不听话,不让做什么还偏做什么。针对妈妈提出的这一情况,咨询师让妈妈明白孩子的很多过火的行为其实并不一定是在故意气你,而是想试探你,看看我到底做了什么才是你不能容忍的。当你真的生气了,并严厉的告诉他什么事不能做的、什么样的话是不能说的,他便会立即停止。因此,建议小松的妈妈:当小松做出你不能允许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在态度和语气上有明显的变化,并且一旦要求发出便坚决执行到底。爸爸觉得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无论什么事情都得按照我说的去做,如果不执行就得打,一直打到听话为止。在这里,咨询师让爸爸明白,打骂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如果我们利用孩子对我们的亲密感,带孩子做游戏(如打篮球、踢足球等),在游戏中让孩子发现爸爸的长处,让孩子在无形之中敬佩父亲。一般情况下孩子对于自己敬佩的人说的话会深信不疑,也会无条件执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利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增进父子之间的关系,又可以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听话。
其次,与父母单独谈话,教给父母一些能让孩子听话的具体方法。1)家长给出的指令要使用正面的词语。比如妈妈想让小松不要到处乱走,就要表达成:小松过来,坐到妈妈身边。而不是:小松,别到处乱走了!2)家长给出的指令一定是实际可以做到的指令。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孩子不要大吵大闹。你不能说:你乖一点好不好,而是说:请你安静下来写作业好吗?3)不能不停的发号施令。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在不停的被使唤,同时也不给他时间自己思考。不利于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4)对于不听话的行为要进行适度的惩罚(这里的惩罚不包括体罚),但惩罚结束后就不要再提。
第三,与孩子一起设计并实施游戏活动。为了能帮助小松听话,我们一起设计了一个听话统计表。这个统计表按天来计算小松听话和不听话的次数。一天中如果听话一次就可以得一个笑脸,如果不听话一次就得得一个哭脸。每一天的晚饭过后统计这一天的听话及不听话次数。如果听话比不听话多就可以得到一点奖励,例如多吃一根雪糕、多看一会电视等等;如果情况相反,那么以前拥有的一些特权就会被收回,例如晚饭后就不可以跟小朋友到屋外的小凉亭去玩了。如此一周统计下来,如果一周的听话多的天数多于不听话多的天数,那么小松就可以得到一些他向往已久的礼物。此外妈妈还可以和小松玩骑自行车的游戏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游戏就是玩骑自行车,妈妈和孩子分别向对方发出指令,让对方快骑对方就得快骑,让对方慢骑对方就得很慢很慢的骑但是还必须得往前走,不能停下来。
这样不断练习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放松训练
   针对小松情绪特点,咨询师选取两个小松特别爱激动的场景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并在放松中进行积极暗示,使其在特定的场景下情绪不那么暴躁,帮助他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
第一个场景为妈妈磨叽的时候。在全身的大部分肌肉得到放松之后,让小松体会自己的情绪是平静和轻松的感觉,就带着这样的感觉想象着妈妈把一件事说了好几遍,小松的心情还是像放松时候那样的轻松和平静。因为你知道妈妈在教导你,你从心里感谢妈妈。这个场景放松暗示训练结束之后马上练习。妈妈故意把一件事多说几遍,试探小松的反应,如果小松的情绪有波动便立即和他一起做深呼吸帮助他平复情绪。这一场景反复练习了三次。
第二个场景为小松要的东西妈妈没有答应的时候。同样在大部分肌肉放松的情况下,描述小松在南湖公园玩时的情景。在南湖公园里他尽情的荡秋千、玩滑梯、坐碰碰车。想到这个场景小松非常高兴,放松的过程中脸上露出可爱的笑容。让小松带着这高兴的感觉想象,他和妈妈要一个玩具枪,妈妈说现在很贵,等便宜点了就给你买。此时的小松心情还是像在公园里那样愉快的感觉,安心的跟妈妈从玩具枪前走开。这样自己就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了。我为我自己成为乖孩子而自豪!放松及积极暗示之后同样马上练习,妈妈故意不给小松买一样东西,看小松的反应,如果仍然特别激动,那么让小松把身体的大块肌肉绷紧5秒钟,然后放松,体会情绪的平静和轻松。这一场景反复进行三次的练习。
所有放松练习结束后,将放松训练的过程录制成录音,让孩子每天晚上听一遍,连续听三个月。
 
四、辅导效果与思考
一周的听话统计表显示,每一天的听话次数都比不听话的次数多,为此获得一个向往已久的足球。一周之后回访,妈妈表示:比以前听话多了,大吵大闹的时候明显减少。三个月后回访,爸妈均表示孩子不像以前那样了,并不大发脾气,也开始懂礼貌了。连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症状也消失了。

当一个孩子出现了问题,尤其是越小的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就需要考虑他所在的家庭系统是不是有问题。因为根据系统学的原理,当一个系统里的一个部件有问题时,那么它所在的系统就一定存在问题。而有些家长却总是认为,就是我家这个孩子不好,他就不像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其实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教导,不是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懂事乖巧的。因此当孩子出现问题之后,请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孩子或把改变孩子的任务推给老师。家长应该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家长有条件可以买一些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书籍。从中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年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孩子及孩子在各阶段的特征有针对性的给出恰当的教育及引导,再配合以学校老师的锻炼与呵护,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一定会在我们身边出现。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值班信箱:13390021338@163.com

 

顶(17) 查看评论(0) 点击:16934
留下评论

会员登录后才可以评论